全站搜索

news and blog

公司新闻与行业动态

智建箱梁钢筋产线 – 全流程智造新标杆插图

智建箱梁钢筋产线 – 全流程智造新标杆

在公路桥梁建设的梁场里,传统箱梁钢筋加工一直是个让人头疼的活儿。主筋穿束靠人工抬,箍筋焊接凭经验,一套钢筋骨架下来得五六个人围着转,不仅累得够呛,成品精度还忽高忽低。但现在不一样了,智建箱梁钢筋产线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局面,把零散的加工环节串成了一条智能流水线,成了梁场高效生产的新标杆。​

智建箱梁钢筋产线:让钢筋加工告别 “人海战术”​

智建箱梁钢筋产线最核心的本事,就是把以前分散的钢筋加工工序全整合到了一起。你看传统加工时,调直、切断、折弯、焊接这些活儿各干各的,钢筋在车间里搬来搬去,光转运就占了不少时间。而智建箱梁钢筋产线通过智能控制系统,把磁吸上料剪切弯曲工作站、U 型箍筋焊接成型工作站和顶板折弯焊接设备全都串联起来,形成了 “调直→切断→成型→焊接→储运” 的无缝链条。​

在河北智建机械的高铁梁场里,智建箱梁钢筋产线的运作就像精密的钟表齿轮。U 型箍筋骨架先在专用工作站成型,然后由箍筋进给桥架自动送到纵筋穿束工位,机械臂精准抓取钢筋穿过箍筋,定位架自动校准间距,最后由连接工作站完成焊接固定。整个过程几乎看不到工人搬运钢筋的身影,以前 6 个人干的活,现在 1 个人在操作屏前监控就行,真正实现了 “机器代人”。​

三大智造优势:重新定义箱梁钢筋生产标准​

1. 效率跃升:从 “按天算” 到 “按小时计”​

智建箱梁钢筋产线最直观的改变就是速度快了。传统方式加工一套 32 米箱梁钢筋骨架,光焊接就得耗上大半天,算上前期准备得两三天才能出成品。但有了智建箱梁钢筋产线,通过多设备协同和参数化生产模型,合安铁路项目实现了单月完成 12 片 32 米箱梁钢筋加工的纪录,生产周期从 7 – 13 天直接压缩到 3 天,效率提升了 200%。这背后是产线里每个设备都按最优节奏运转,没有等待、没有窝工,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车流一样顺畅。​

2. 精准可控:误差不超头发丝直径​

箱梁钢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桥梁安全,传统人工焊接时焊点强度忽高忽低,保护层厚度偏差常超 5 毫米。而智建箱梁钢筋产线通过数控系统控制焊接轨迹,误差能稳定在 0.5 毫米以内,还不到一根头发丝的直径。在深莞高速扩建工程中,用这种产线加工的钢筋笼实现了零返工,监理验收一次性通过,这在以前靠人工时想都不敢想。更厉害的是,产线还有智能排料算法,合安铁路项目因此减少了 8% – 15% 的钢筋损耗,单公里高铁就节约钢材 23 吨。​

3. 灵活应变:10 秒切换不同梁型参数​

公路上的箱梁型号五花八门,20 米、25 米、32 米的梁型参数各不相同。以前换型号时,设备调整得花大半天,还得重新调试模具。智建箱梁钢筋产线的数字模板库存了 100 多种加工方案,工人输入梁型参数后,10 秒就能完成所有设备的参数切换。不管是简支梁还是连续梁,不管腹板厚度怎么变,产线都能快速适应,这对多标段同时施工的梁场来说太实用了。​

智建箱梁钢筋产线:梁场降本增效的 “核心引擎”​

对梁场老板来说,智建箱梁钢筋产线带来的可不光是质量和效率的提升,更是实实在在的成本节约。中铁十一局武合高铁项目算过一笔账,用上智建箱梁钢筋产后,2 年就节省了 432 万元人工费,设备投资 14 个月就回本了。安全方面更是省心,机械手代替人工干起了焊接、搬运这些高危活,合安铁路梁场因此创下了 800 天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纪录。​

现在走进智慧梁厂,你会发现智建箱梁钢筋产线已经成了核心装备。它不再是简单的机器堆在一起,而是能思考、会学习的智能生产系统。从钢筋原材料进车间,到成型的钢筋骨架运到浇筑区,全程数据可追溯、质量可把控、效率可预期。这种全流程智造的模式,正在让箱梁钢筋加工从 “苦差事” 变成 “技术活”,也让越来越多的梁场尝到了智能化的甜头。

上一篇:
展开更多